我最喜爱的老师 | 风采展示(一)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好的老师成就学生一生
也让学生一生铭记
此前,食品学院举办的
首届“我最喜欢的老师”评选活动揭晓。
今日,
介绍两位“我最喜欢的研究生导师”
孟宪军老师与纪淑娟老师。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感受导师风采。
孟宪军老师
孟宪军在大学教师这个平凡而光荣的岗位上,已经整整工作三十七年。在近四十载的青春年华里,他以满腔热血和激情始终奋斗在教育事业第一线,他始终怀揣一颗赤诚之心对待科学、教育学生、奉献社会,他用大半生的执着与忠诚编织着一名教师的光荣与梦想。
+
立德树人的好老师
对于孟宪军来说,最令他骄傲的身份永远是教师,他总说:“大学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老师要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孟宪军要求学生严格是出名的。他要求研究生要做好学业规划,并认真执行规划。学生的实验、论文,在他面前都要一丝不苟。近年来,在孟宪军的带领下,他的研究生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五年里,研究生们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80篇,其中SCI检索论文45篇、EI检索论文22篇、ISTP检索论文10篇。获得省级优秀博士论文2篇,提名奖1篇。校级优秀博士论文8篇,校级优秀硕士论文22篇,提名奖4篇,5人获得顾慰连奖学金。
在教学中,孟宪军十分注重方法。他主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概论》《果蔬加工学》等课程,都是枯燥无味的自然科学,可却被孟宪军讲的妙趣横生,深受学生喜爱。在教学改革中,他推陈出新,独树一帜,1项教学改革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作品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1等奖,校级项目多次获奖。
孟宪军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也是出名的。学业上,他是严师,生活上,他是慈父。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孟宪军慷慨解囊,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学生思想上有障碍,他会用“孟氏”幽默来化解。在紧张的实验和课程之余,孟宪军喜欢和学生在一起聊聊天,吃吃饭,就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让学生学会了老师对待事业、对待科学、对待生活的那份乐观积极,严谨执着的态度。
孟宪军最关注的学生的就业和出口。多年来,为了研究生和本科生更好地就业,他多次亲自带队与有关用人单位联系,不辞辛苦地到企业单位逐一介绍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情况及工作能力,累计共推荐千余名学生顺利就业。
+
开拓创新的带头人
孟宪军留校工作之初,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外食品产业与研究正日益焕发勃勃生机。作为农业大学的一名食品专业教师,面对当时我校的食品专业仍处于始兴状态,孟宪军立志要学好、做好、研究好这份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学问。
在逐渐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孟宪军带领团队明确了研究方向。他长期潜心致力于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育研究,特别是在果蔬深加工转化与保鲜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探索,积累了相当的基础,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突破。从教以来,孟宪军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级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曾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神农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1项;辽宁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有2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获国家发明专利16件。主编专著10余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培养博士研究生56名,硕士研究生150余名。
在科学研究的这条道路上,孟宪军没有节假日,他经常工作到深夜。在2015年,他由于长期劳累患上心脏病,必须住院治疗,可他一出院又不顾身体,马上投入紧张的科研工作中。所带领的科技特派团于2008年获得辽宁省科技厅科技特派团荣誉称号,2011年获得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带领的小浆果深加工创新团队获科技部、农业部、辽宁省科技厅、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支持。
多少个寒来暑往,韶光带走了年华,孟教授的鬓角生出了华发,而他在校园里匆匆前行的脚步却从未停歇,为食品科学所付出的一切无怨无悔。工作三十余载,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作为一位专家学者,孟宪军始终坚守本真,初心不改。
老师简介
孟宪军,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辽宁省教学名师、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国农产品加工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营养学会副会长,辽宁省果酒协会会长,辽宁省食品科技学会副会长,国家小浆果加工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辽宁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辽宁省北方果蔬贮藏加工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近年来,主持国家“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辽宁省重大攻关课题等10余项。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0余篇;主编多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及专著;获得国家授权专利多项;为社会提供诸多服务,获得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荣获全国金桥农业科技服务先进个人、辽宁省科技特派先进个人、沈阳市高校优秀研究生导师、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三育人”优秀个人、沈阳市优秀教师、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市“五四”荣誉奖章、辽宁省高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纪淑娟老师
她三十六年如一日潜心教育事业,不忘教育初心,坚持立德树人,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她醉心果蔬贮运保鲜的发展与创新,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共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连续三年稳居学校教师发表SCI论文影响因子累计排行榜榜首。
她就是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食品学院果蔬采后生物学与贮运保鲜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纪淑娟老师。
在学生眼中,纪老师是严师慈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严”体现在她对科学研究的严要求,纪老师是出了名的“科研狂人”,寒暑假都泡在实验室,节假日也舍不得休息。长期以来,她秉持严谨高效、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始终探索在国内果蔬贮藏保鲜的第一线,共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荣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除了做科研,纪老师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和同学们探讨学术问题,了解每位同学的学习、科研情况。她要求学生做科研要严谨、要耐得住寂寞,要有不怕吃苦、锲而不舍的精神,要确保数据及结果的真实性。她常说“做科研思路一定要清晰,思路是科研的灵魂,思路清晰了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她主张“科研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大胆探索并谨慎求证,每一名研究生都必须经历过‘从无到有’的过程才能成长”。
纪老师把出差之外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办公室、实验室,不管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敲开她的房门,她一定会以“授之以渔”的方式帮助大家捋清思路、答疑解惑。师门里每一位同学的课题试验设计,每一篇论文,每一个研究问题,甚至是每一次总结报告,无论是观点方法,还是错字和标点符号,纪老师都一丝不苟地指点修改,“手把手”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那些被纪老师修改过的手稿均会被学生珍藏,每当在思路不清晰,写文章遇到瓶颈时再拿出来,仔细琢磨老师的思路与写法,都会顺利度过“难关”。在纪老师的影响、带领和见证下,学生从一头雾水的科研小白到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学术演讲冠军;从只能看着别人发文章而自己试验不顺利的“失败者”到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的佼佼者。
“严师”的背后却又深藏着“慈母”般的温暖,作为硕士生博士生导师,纪老师不仅注重传授知识,更注重立足岗位立德树人,将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作为工作重点,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去教育、爱护。
她鼓励学生做有益于社会的人,她在学生迷茫的时候为他们指点迷津,她为学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由衷地庆贺,她会在天气转凉时提醒学生多穿衣服,她会叮嘱学生“有困难,随时来找我,我都在”。就这样,她用无私的爱来指引同学们的成长之路。正如在学生毕业论文的致谢部分提到的“吾师如母”,在学生心中纪老师一直是以宽厚仁慈的胸怀包容大家的慈母。
2019年夏天,纪老师得了非常严重的带状疱疹,每动一下都伴随着浑身刺骨的疼痛,那时恰好赶上毕业季需要修改学生论文,担心学生着急论文情况的纪老师并没有停下工作,她忍着病痛给学生反复修改,帮助学生获得一份最佳的修改方案。
正是优秀的领军者,造就了如此出色的科研团队,从教三十余载,纪老师共培养指导博士研究生29名,硕士研究生111名。纪老师严谨的科研精神、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深深地影响着每一名学生,在纪老师的师门里,1名硕士研究生荣获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提名奖,5名博士研究生和7名硕士研究生荣获沈阳农业大学优秀学位论文奖,12名硕博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5名硕博研究生获顾慰连纪念奖学金。
纪淑娟老师始终践行着立德树人的育人之道和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果蔬贮运保鲜的发展和创新建设上尽心竭力,在学生的栽培管理上不遗余力,身体力行地让食品学子领略到科研工作者“欲成事,先做人”的道理,在求学路途中,她给予学生指引和关怀,为学生树立了一辈子的学习典范,她的教导与鞭策将勉励芊芊学子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励精图治、勇往直前!
老师简介
纪淑娟,1960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果蔬采后生物学与贮运保鲜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团队负责人。
兼任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理事,辽宁省生鲜食品贮运保鲜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食品质量与安全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果蔬采后生物学与贮运保鲜研究和食品质量控制教学工作。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专题)1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专题)2项、国家重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以及省市科研课题多项。
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EI收录10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曾荣获“沈阳高校优秀教师”、“沈阳市女职工标兵”、“沈阳市“五一巾帼”先进个人”、“沈阳高校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
活动来啦
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讲出你与老师之间的小故事。
留言获赞数前三名,
我们将会送出沈农定制U盘(64g)一份!
你还在等什么,
快来参与吧!
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期吧!
往期回顾
文案 | 姚苗苗 邓皓天
编审 | 陆子睿 付亚杰 宋悦
责编 | 孙婧老师
扫码关注微食光